浙江平阳经济开发区(简称平阳经开区)发展至今已走过22年的风雨历程,作为平阳经济建设的先行区和试验区,作为平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,当时不到全县1/10开发建设面积,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占30%。之后经历过2012年的“一区四片”整合提升和2014年的“一区六园”深化整合提升。
1、平阳经开区的设立。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经济发展,加快昆鳌组合城市建设,加大对外开放步伐,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,促进平阳经济上台阶,1994年初县委、县政府决定建立平阳经济开发,同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(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题会议纪要﹝1994〕26号),总面积9.68平方公里(建规发〔1998〕101号),四至范围(在当时的鳌江镇和务垟乡区域内):东抵玉莲下厂线,南临鳌江,西界兴鳌路、曙光路,北至104国道。其产业发展规划(早期定位):近期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起步,远期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,发展机械、电子、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加工工业,并相应发展第三产业。
2、国家核准开发面积。2004年国土资源部、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开发区进行土地清理整顿,平阳经开区规划区内经核准除去中东部1.4平方公里基本农田,确定平阳经开区规划范围8.28平方公里(国土资源部公告〔2006〕12号)。
3、开发区“一区四片”整合提升情况。2010年,平阳县委、县政府提出按照昆鳌一体、滨海开发、接轨温州、沿江发展、西部崛起“五大板块”的新布局,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,平阳经开区作为“两轴四片”发展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,肩负着平阳抢抓新机遇、要有大作为、推进新跨越的重任,是未来10年平阳城市化、工业化的主战场。2011年7月,平阳经开区报经县政府同意参加了全省第三批整合提升,制定并上报开发区“一区四片”整合提升方案,整合提升范围为52.08平方公里,其中包括国家核准面积8.28 平方公里,已授权管理面积6.06平方公里(站前片区3.32平方公里和务垟片区2.74平方公里),拟授权管理面积35.74平方公里(包括墨城—西湾海涂围垦区35.14平方公里和垂杨钱仓工业园2.6平方公里)。2012年4月,省政府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了该方案(浙政函﹝2012)59号)。
4、开发区深化整合提升“一区六园”方案。为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11月夏宝龙书记(时任省长)提出的高标准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的重要指示,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和转型升级,在县委、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,在县机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平阳经开区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姿态,全力推进“一区六园”整合提升方案申报。2013年年初就启动方案前期调研工作,经过层层讨论、多轮修改和省、市等业务主管部门的提前参与指导,历史一年最终形成的深化整合提升《平阳经济开发区“一区六园”方案》。2013年12月,该方案经温州市政府批准,2014年3月18日向省政府上报,7月8日省商务厅召开评审会进行了讨论,9月20日省政府正式批复(浙政办函〔2014〕88号)。
整合提升后的“一区六园”,面积达到96.5平方公里,其中经国家核准面积8.28平方公里,近期实施的整合区域面积为54.52平方公里,远期拓展区域面积为33.7平方公里。采取异地整合提升的模式,是跨乡镇的整合提升方案,是集县域内优势产业为一体的全新方案。是汇集“浙南机械机电之乡”鳌江镇、“中国皮都”水头镇、“中国塑编生产基地”萧江镇、“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”万全镇,“百岁棋王谢侠逊故里”腾蛟镇和蓄势待发的滨海新兴产业园等平阳县六大特色产业,充分利用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、国际认可的投资环境、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等特点,以优势产业为引领,借势发展先进制造业,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,为加快平阳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步伐,奠定强有力的发展新格局,并辐射带动一批市级及以下产业功能区块。
一区为原经济开发区。东至玉莲下厂线,南至鳌江,西至柳下路、新河路、兴鳌路,北至104国道,国家核准面积为8.28平方公里。核准区块根据城市发展需要,重点发展现代服务和总部经济,积极引进研发型、都市型企业。
——滨海新兴产业园。北接阁巷围垦区,南至鳌江,西邻原宋埠镇,东至新海塘,面积约19.7平方公里。以“两海”国家战略为引领,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为导向,重点发展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,配套发展现代物流、科研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,努力打造成现代化产业新城。
——万全现代产业园。北至温州绕城高速,西至甬台温高速,南至昆阳镇,东至万鳌公路,面积约15.9平方公里。积极承接温州大都市区产业转移,着力培育机械装备、汽摩配、家具家居等产业,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轻工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商品集散地。
——鳌江机电科创园。北至104国道,南至鳌江,西至规划2号路,东至雁门河、雁门路,面积约8.6平方公里。依托龙头骨干企业,走高新化、品牌化、特色化发展道路,做精做强机械机电、金融机具等产业,建设浙江机电之乡、省内重要的机电生产研发基地。
——中部塑包提升园。北至鳌江流域江堤,西至104国道西过境公路,南至萧江镇朝西河,东至高速公路,面积约6平方公里。重点发展新型塑料制品、新型无纺布,延伸发展塑包新材料,建设中国塑包中心、国内重要的花边生产基地。
——水头皮革提升园。北至水头城区,西至龙涵、埭头,南至南湖,东至北港新城,面积约1.77平方公里。加快皮革行业转型升级,大力发展宠物用品产业,培育和扩大“宠物消费文化”,同时积极发展主题旅游、科技服务、展示博览等外延服务功能,建设集生产、研发、展销、居住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宠物特色小镇。
——腾蛟文化创意园。东至显腾线,南至水头镇溪尾、凤湾农田,西至高水线,北至腾蛟镇建成区,面积约2.55平方公里。引导印刷业朝“数字化”和“特、精、专”方向转变,重点发展数字化印刷、精品印刷等,培育发展创意设计、传媒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,打造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。